欢迎来到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官网!

搜索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官方权威性工具书

手机网站

微信网站

版权所有  ©  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377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0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
联系人:王云龙
座 机:010-88110355
手 机:13691117911(微信同号)
邮 箱:chinaev863@126.com

2025“装备强国”系列活动之“走进广汽技术与产品交流”圆满举办
$info.title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汽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步伐,2025年5月20日,由工信装备工程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装备强国”系列活动之“走进广汽技术与产品交流”活动,在广州广汽集团总部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以搭建汽车产业供需对接平台为核心,旨在推动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深度协同发展,吸引了二十余家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代表积极参与。

 

工信装备工程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主编李方正,广汽集团前瞻技术部部长刘巨江、采购本部动总与智联部部长黄日昌、采购本部车体部部长郭劲松,以及深圳市灵明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系统副总裁厉思杰、精电汽车电子(惠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波、合肥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裁艾传斌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在交流过程中,刘巨江介绍了广汽集团的研发规划。他表示,广汽期望与合作伙伴并肩前行,具体可从三方面深化合作:一是协同加快科技创新,持续深化与合作伙伴的创新合作,联合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二是提升产品开放效率,将基于广汽自主一体化改革,实施全流程的产品开放效率提升计划。三是推动新合作模式,希望各位合作伙伴积极响应,共同实现合作方多元协同、平台化高效共用、供应链灵活可控、规模化提质增效。

 
广汽集团前瞻技术部部长 刘巨江


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灵明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精电汽车电子(惠州)有限公司、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江苏捷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道达尔润滑油(中国)有限公司、烟台润蚨祥油封有限公司、宁波市博华机械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围绕产品技术创新与优势、应用场景及市场发展趋势等进行主题分享,共同探索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工信装备工程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
主编  李方正

 
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张逸朗

 
深圳市灵明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系统副总裁  厉思杰

 
精电汽车电子(惠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文波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车载商务总监  刘肖肖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  唐俊平

 
合肥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裁  艾传斌

 
江苏捷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线市场总监  李承兴

 
道达尔润滑油(中国)有限公司车用油技术应用部
大客户应用经理  盛大清

 
烟台润蚨祥油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管部部长  王艳星

 
宁波市博华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美国市场开发区域经理  李骏驰


活动期间,广汽集团相关领导及业务骨干参观企业展区,与广东弗莱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灵明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博华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江苏捷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道达尔润滑油(中国)有限公司、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烟台润蚨祥油封有限公司、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易特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必捷必科技(吉林省)有限公司、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合肥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等参展企业代表开展面对面交流。各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激光雷达、铝重力浇铸、车身控制、电子元器件、底盘系统、新材料等领域,展示前沿产品与创新解决方案,并与广汽集团技术工程师深入对接,积极挖掘潜在合作机遇,有力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协同发展。

 
 


本次活动聚焦智能座舱、汽车芯片、激光雷达、充电解决方案等汽车产业核心赛道,通过展览展示、技术交流等多元形式,搭建起广汽集团与零部件企业间的高效沟通桥梁。与会各方以开放姿态共话合作,积极探索汽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路径,为推动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工信装备工程研究院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将继续围绕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组织一系列交流,积极促进全行业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协同发展,助力中国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02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正式出版
$info.title
经过一年的精心组织,汇聚行业权威专家、著名学者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智慧结晶的《2024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近日正式出版。该年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联合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建成立的编制办公室全面负责统筹、编辑、出版发行等相关事宜。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直属工信装备工程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原北京艾迪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协助《年鉴》的统筹等工作。


作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首部实用性工具书,它将权威性、指导性、学术性、综合性与实用性完美融合,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官方权威信息资料。在过去十五年里,年鉴始终秉持宏观行业综合阐述、中观区域辅助印证、微观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的编制架构,已然成为政府制定政策法规、行业机构开展前瞻研究的重要基石,也是企业规划战略布局的关键参考,更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交流与合作的核心枢纽。

核心内容概览

01行业全景洞察
邀请超140位行业大咖,针对纯电动、燃料电池、智能网联等多类型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技术,深度剖析各领域焦点议题,精准勾勒行业发展路径,为行业持续稳健前行出谋划策。

02政策精准解读
全面梳理2023年度国家与地方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动态,深度结合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趋势,为汽车产业提供清晰明确的政策指引。

03区域深度聚焦
详细剖析46个重点区域在产业格局、推广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以数据驱动区域创新协同,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04单位风采展示
汇集136家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成果,涵盖生产经营、产能扩张、技术创新及国际合作等维度,直观呈现产业链全貌,填补大数据具象呈现的空白。

05海外视野拓展
广泛收集13个国家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走向、市场趋势、技术突破及产业链布局,为国内行业发展引入全球视角,搭建国际交流合作的坚实桥梁。

06行业大事纪要
整理收录2023年行业内超1000条重大事件,包括新项目落地、合资合作进展等关键信息,忠实记录行业发展轨迹,传承行业文化与历史记忆。

07标准规范集成
系统梳理2023年发布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涵盖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等多个层面,为技术研发与生产实践提供权威标准依据。

08创新成果分享
精选43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技术与产品应用案例,通过深度解析成功经验,引领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新潮流。

诚挚致谢与未来展望
在《2024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的编撰过程中,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汽车行业主管单位的悉心关怀与指导,也得益于众多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科研机构的踊跃参与和鼎力支持。在此,我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未来,年鉴将继续以精准、权威、科学的数据和全面、客观、真实的内容,服务广大读者与行业同仁。同时,我们热忱欢迎各界人士为年鉴的优化完善建言献策,共同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
 
“走进中国汽车-北汽”技术与产品巡展活动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前瞻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info.title
2024年12月10日,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走进中国汽车-北汽”技术与产品巡展活动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前瞻技术交流会专场活动,在北京汽车产业研发基地举行。此次活动以“搭建供应链企业与整车企业沟通桥梁,打造供需一站式合作平台”为主题,聚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领域的关键技术,吸引了众多行业权威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艾迪智联董事兼总经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主编李方正,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智能网联中心电子电器技术总监魏跃远、材料及轻量化部总师王智文,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智能网联部副部长吴含冰,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底盘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主任张俊智,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科意创(广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云,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央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任鹏飞等嘉宾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上午的交流会聚焦智能网联与芯片主题,由李方正主持。会上,各位嘉宾就智能网联与芯片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智能网联部副部长吴含冰女士发表了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进展的演讲。演讲中,吴含冰深入剖析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规范框架,有助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技术创新及应用方面明确方向。


 

 

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科意创(广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云先生发表了关于《基于银烧结的 STPAK 功率模组及系统应用》的演讲。深入讲解了基于银烧结的 STPAK 功率模组相关技术细节,全面阐述了其在系统应用中的实际表现与优势。


 

 

南京仁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副总裁金栎先生进行了《高速 SerDes 芯片研发与探索》的演讲。金栎先生深入剖析了高速 SerDes 芯片的研发过程,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探索。


 

 

无锡车联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TO 李志刚先生发表了《从单域到跨域智能的开发探索与实践》演讲。李志刚深入探讨了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在从单域智能迈向跨域智能进程中的开发实践经验与成果,阐述了其演进路径。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底盘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主任张俊智先生,发表了《电动汽车智能底盘的创新发展 - 面向 2030 的智能底盘技术体系与指标体系重构》的演讲。张俊智指出电动汽车时代智能底盘的重要性,深入讲解了面向 2030 年智能底盘技术体系与指标体系的重构方向,为行业呈现了智能底盘在提升汽车性能与操控体验方面的前沿研究与创新思路。


 

 

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与交付部总经理白桦先生发表了《数字化转型出海新征程,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大纲》的演讲。白桦先生深入探讨了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开启全球化征程,阐述了相关战略布局与实施大纲,为汽车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特钢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成威先生进行了《钢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应用分享》演讲。杨成威先生深入讲解了钢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情况,涵盖材料特性、工艺适配及优势体现等多方面内容。


 

 

鞍钢汽车材料营销中心应用技术事业部技术总监姜志公先生发表了《鞍钢车身一体成型MPI零件解决方案》演讲。演讲聚焦于汽车制造领域的车身结构创新,姜志公先生详细阐述了鞍钢针对车身一体成型MPI零件所研发的解决方案,包括材料特性、技术工艺以及该方案在提升车身性能、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的优势与应用前景,为汽车行业在车身结构设计与材料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参考,现场吸引了众多汽车制造及相关产业专业人士的关注与讨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央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任鹏飞先生带来了《新能源车用大型一体式压铸件力学性能测试及精准化建模方法研究》的演讲。演讲聚焦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技术探索,任鹏飞先生深入讲解了大型一体式压铸构件的力学性能测试细节,阐述了精准化建模方法的研究成果。


 


活动期间,北京汽车研究总院领导及各部门人员参观了展区,与参展企业代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产品的技术创新点、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并积极探讨潜在合作机会,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此次交流会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圆满收官,成功构筑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互通与合作的优质平台。未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将围绕技术与产品供需对接再组织一系列专场活动,积极促进全行业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协同联动,汇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多方力量,共同开创产业发展新篇章。


 
2024汽车轻量化论坛在京召开
$info.title
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主办、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汽车轻量化论坛”于2024年8月23日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召开。13位行业重磅嘉宾围绕汽车轻量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共性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技术。


此次论坛邀请近100家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参与,实现与上下游的供需全链条无缝对接;采取会议与展览的深度融合,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加强交流效果和体验,推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首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集团首席专家孟宪明以《汽车轻量化技术路线与发展趋势》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报告详细介绍了汽车轻量化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路线,包括结构优化、新材料应用、先进制造工艺和连接技术,旨在实现汽车减重、提升能效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轻量化目标和材料应用预测。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首席杨钫带来主题为《红旗新能源轻量化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红旗品牌在新能源轻量化方面的实践,如高能安全电芯技术、大模组成组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以及未来展望。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研发总院材料工艺总师李明桓带来主题为《新能源浪潮下的东风汽车轻量化技术变革及实践》的主旨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东风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下,对轻量化技术的重要性认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公司的轻量化技术发展思考和实践案例。内容包括了行业趋势分析、轻量化技术的意义、东风公司的"五化"战略、关键轻量化技术实施路径,并对公司未来的轻量化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天特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王礼银带来主题为《中天钢铁集团汽车用钢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天特钢在汽车用钢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进展,包括生产能力、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控制、材料应用案例以及对汽车轻量化的贡献。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教授/技术研究院薄板研究所所长韩赟带来主题为《汽车底盘高耐蚀与轻量化用钢研发及应用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首钢集团在汽车底盘轻量化和高耐蚀用钢的研发、产品系列、技术优势、应用案例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全流程应用技术解决方案。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术总师黄遵国带来主题为《商用车轻量化技术开发及应用》的主旨报告,报告从商用车轻量化的核心意义、现状与预测、技术路径及应用案例、新能源轻量化的必要性与方案,以及政策和技术驱动因素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全面分享。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总体专家组成员,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副主任刘波带来主旨为《一体压铸铝合金SPR连接仿真与实验》的演讲报告,报告从行业现状和轻量化、一体压铸铝合金结构件、SPR关键定义与参数、SPR连接仿真与实验、未来展望5个维度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春林带来主旨为《基于绿钢的鞍钢新能源钢制电池包开发》的演讲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新能源钢制电池包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和行业应用前景。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总院轻量化业务经理王博带来主旨为《商用车轻量化发展趋势及材料开发实践》的演讲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北汽福田汽车在商用车轻量化发展趋势、材料开发实践以及低碳技术应用方面的战略规划和技术创新。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王存宇带来主题为《车用轻量化大型复杂构件一体式温成形工艺技术研究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车用轻量化大型复杂构件一体式温成形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钢制一体式零件的成形方式、一体式零件用钢的材料特性及性能评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复合材料负责人、博士曹兴枫带来主题为《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轻量化电池箱体中的应用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从复合材料电池箱体应用背景、复合材料电池箱体开发、复合材料电池箱体制造与性能验证3个维度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上海剑平动平衡机制造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主任周池东带来主题为《新能源汽车电机动平衡技术的解决方案》的主旨报告,报告重点从动平衡原理、新能源电机-平衡解决方案、软件功能与数据统计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特级总师/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任起龙带来主题为《轻量化共赢方案判据及玄武岩纤维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应用》的主旨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轻量化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特别是玄武岩纤维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进展、性能特点以及北汽福田汽车在轻量化和双碳目标方面的实践和创新。
 
中天钢铁两大创新成果再获行业认可
$info.title
在近日举办的2025(第四届)钢铁工业品牌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天钢铁集团《高品质优特钢小方坯高效连铸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和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高比例赤褐铁矿球团超低膨润土成球与强化焙烧关键技术及应用》两个项目,从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三创品牌”成果奖,项目组成员代表现场领奖。

 

 



 

本次大会以“钢铁脊梁·中国质造·百年引领”为主题,由世界金属导报社对“三创品牌”(创新、创业、创效)征集成果进行总结分享,展现钢铁行业企业品牌建设发展征程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连铸高拉速是行业公认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集团近年来依托小方坯产线,联合中冶南方和北京科技大学,进行相关技术研发,最终首次实现了优特钢的高拉速稳定生产,引领了小方坯连铸高效生产高品质优特钢的发展方向。

 

面对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挑战,中天钢铁(南通)有限公司联合安徽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冶长天,以“创新驱动、绿色引领”为核心,成功攻克高比例赤褐铁矿应用难题,实现了球团原料结构拓展与降低膨润土消耗等多重目标,展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精神。

 

据悉,中天钢铁此次获奖的两个项目分别聚焦生产工艺优化与绿色冶炼技术突破,均经过三年以上技术攻关,历经“理论突破、工艺创新、工程示范”的全流程检验,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在企业生产线上实现规模化应用,具有高度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以透明破局 以开放立势 ——中天钢帘线品牌建设的创新实践
$info.title
在江苏淮安盐河北岸,一座占地2802亩的钢帘线产业园内,机械臂精准抓取工字轮、拉丝机高速运转、光伏板如蓝色海洋般铺展——这里正以璀璨的光芒照亮全球轮胎产业链。作为中天钢铁集团在淮安基地打造的全球钢帘线深加工标杆项目,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淮安公司”)自2023年1月正式投产以来,以“技术引领、价值共创、生态共赢”为核心理念,通过智能化与绿色化双轮驱动,仅用短短两年多时间便实现了从行业新锐到中坚力量的跨越式发展,为“中国智造”写下鲜活注脚。

 

透明化定价重构行业生态

 

2024年5月27日,在2024年全国轮胎行业会员大会暨中天钢铁新质生产力论坛上,中天淮安公司通过“我的钢铁网”平台,在行业内首次主动公开发布全系列、全规格钢帘线产品出厂定价。这一打破行业“价格黑箱”传统的举措,被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评价为“如巨石入水,激荡起了行业变革的千层浪”,标志着中天钢帘线品牌正式走向行业前台。


透明化定价的背后,是中天淮安公司智能制造体系的强力支撑。围绕打造全球首家金属材料深加工“灯塔工厂”的目标,中天淮安公司通过部署5G+工业互联网、产品质量管控大模型、云计算等,实现生产效率提升20%、能耗降低10%、人力成本节约50%,精准成本核算让定价透明成为可能。

 



 

央视《新闻直播间》曾以5分钟的专题报道,记录了中天淮安公司的智能创新:机械臂抓取空工字轮放进设备工位,拉丝、压线、缠线、剪断、打结……一组行云流水的操作仅耗时28秒。这场“一根丝的透明革命”,让中天钢帘线品牌以“技术领导者”的形象深入人心。


“透明化定价推动全行业建立规范竞争秩序。”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表示,此举促使产业链企业转向以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价值竞争,进一步遏制了行业恶性竞争现象。

 


开放化姿态闪耀世界舞台

 

2025年3月4日—3月6日,全球轮胎行业顶级盛会——2025德国汉诺威轮胎技术展盛大举办,中天淮安公司以“绿色·智能·全球化”为主题,携超高强精品钢帘线技术及智能化解决方案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现“中天智造”的硬核实力。

 



 

展台前,马牌、固特异、韩泰、倍耐力等国际知名轮胎企业技术团队驻足良久,吸引他们的不仅是全球领先的0.07mm超细钢帘线产品,更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减碳实践:屋顶光伏年发电量达1.8亿度,实现年节约2.2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10.7万吨;废酸循环利用率超99%,有效减少酸液使用量和避免废酸处理工序,确保全流程清洁生产;余热回收蒸汽占总用气量40%以上,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实时优化热能分配。中天淮安公司以绿色智造构建“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生态体系,创新推出钢帘线碳足迹智能追踪,打造“一物一码”的透明化减碳价值链,树立产品碳标签管理新标杆。


“我们生产的低碳钢帘线每一根都载有‘绿色基因’,不仅性能领先,更与欧盟碳关税政策深度契合。”中天钢铁集团总裁助理、中天淮安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陈军召透露,公司当下正在实施“品牌灯塔计划”,全力扩大中天钢帘线品牌影响力,在“文化驱动、品牌引领”的战略下,配套好相应的品牌服务,力争实现中国品牌的全球化跃迁。

 

从淮安盐河畔的“一根丝”,到闪耀德国汉诺威的“中天智造”,中天淮安公司用实践证明:品牌建设不是营销技巧的堆砌,而是硬核实力与责任担当的交相辉映。当智能机器人的臂展划破传统制造的边界,光伏板的蓝海涌动绿色发展的浪潮,当透明革命的号角唤醒行业秩序的曙光,绿智融合的密钥叩开全球市场的大门,这里正书写着中国钢铁品牌从跟跑到领跑的新篇章。
 

 
上一页
1
2
...
498

行业要闻

2025“装备强国”系列活动之“走进广汽技术与产品交流”圆满举办
《202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正式出版
“走进中国汽车-北汽”技术与产品巡展活动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前瞻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2024汽车轻量化论坛在京召开
中天钢铁两大创新成果再获行业认可
以透明破局 以开放立势 ——中天钢帘线品牌建设的创新实践
李乐成主持召开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
赛力斯与TÜV莱茵签署合作备忘录

企业动态